目录
视点
Z世代文学的兴起何言宏;1-3视像
段春华作品段春华;2
马媛作品马媛;209史论
从新发现手札看周恩来、郭沫若对抗战文艺工作的领导沈卫威;6-10
从“启蒙的现代性”到“现代性的启蒙”——精英文学“历史化”的逻辑发展与谱系考察吴秀明;11-20
如何解读《影的告别》?——与钱理群教授再商榷邵小鹰;21-27
旁观他人之痛——“新工人诗歌”“底层文学”与当下中国的精神状况罗岗;田延;28-38
留美学生围绕语言改革的讨论及实践与文学革命的发生季剑青;39-49
异邦客的“非虚构”写作与中国故事项静;50-55
“抵抗投降书系”中的张承志与张炜张涛;56-63
媒体转型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李思雨;张文东;64-67理论
艺术与动势赵毅衡;68-75
从可视性到行动绘画:现代主义的“雅努斯面孔”肖伟胜;76-83
后人类状况与文学理论新变王峰;84-92
朱光潜与莎士比亚——以英文博士论文《悲剧心理学》为中心宛小平;93-100
新媒介与审美经验理论的转型周才庶;101-107诗论
韦丛芜的《君山》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柳冬妩;108-133
“世界性”的内在构成——论吉狄马加的诗卢桢;134-140随笔体_“小说史学面面观”之六
色情小说与翻译研究——关于《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》及其他陈平原;141-148随笔体
失败的人与喑哑的诗王侃;149-153
挺住意味着一切任白;154-157评论
画框里的人物肖像和风景长镜头——从《依偎》看小说跨界叙述风格的文本组合丁帆;158-164
“鉴往训今”与清代诗学的当代性——评蒋寅的《清代诗学史》孟繁华;165-170
重述爱情的意义——读钟求是的长篇小说《等待呼吸》贺绍俊;171-174
丰沛的诗情——论孙郁的文学研究与批评杨荣昌;175-178
符号矩阵视域下《我在霞村的时候》的多重主题及在海外的接受李佳潼;张文东;179-184评论【外国文学】
拼贴与重构——伍斯特剧团对美国先锋戏剧的后现代解读韩雪松;185-187视野
论《今词苑》对明清之际词学生态的构建杨唐衍;188-192
艺术素养的人本意义探究王姣;193-195
唐代制举“文词雅丽科”的美学思想田子爽;196-199
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及发展轨迹孟卓;200-204
论人文地理学语境中的黎族“仪式化”民歌张睿;205-208
投稿须知2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