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视点
文艺的正途张志忠;1-3视像
田爱华作品田爱华;2
孙成武作品孙成武;209史论_黄子平学术思想评论专辑
关于“同时代人”的两点随想——在“同代人的文学与批评”对话会上的发言(2019年10月27日)钱理群;6-7
我所知子平与枚珊赵园;8-10
在边缘处策马扬鞭——关于黄子平的学术姿态陈平原;11-13
意象与意思——重读黄子平80年代文学评论李庆西;14-19
思于他处孙郁;20-24
游动与越界——黄子平的批评理念与实践吴晓东;25-33
声的偏至——鲁迅留日时期的主体性思想研究笔记黄子平;34-40
“反思”是为了能够提供一张新的“认知地图”——黄子平教授访谈录黄子平;李浴洋;41-47史论
论京派知识分子大学校园的公共交往文学武;48-53
总体史、理念人与农民:聂维洛夫作品在中国葛飞;54-61
苦难的果实——当代江南小说的另一个面向韩松刚;62-67
历史的双生花——论五四运动中的启蒙与救亡王勇;周天成;68-73理论
王国维“不隔说”新论刘锋杰;74-82
问题与反思:从分析美学看中国当代美学的学术生产章辉;83-90
如何看待与反思歌德的局限——雅斯贝斯论歌德孙秀昌;91-106
超身体:过渡时期尼采的“文化两院制”构想吕东;107-113随笔体
努力说新话——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讲《从“诗文评”到“文艺学”》杜书瀛;114-128
《文艺研究》的初志与风标李建军;129-133
文学的职业与业余——兼论创意写作张定浩;134-136诗论
技艺的历史性——论新诗开端处的闻一多张伟栋;137-144
被悬置的主体——论张枣李倩冉;145-152评论
从《风筝》看“十七年”时期中外合拍片的突破与局限丁珊珊;宫浩宇;153-157
韩少功与后现代——论作为一种精神与美学现象的《修改过程》王金胜;158-165
灰娃诗歌写作的关键词——读《灰娃七章》马富丽;166-171评论[外国文学]
奥维德悲剧的文化启示性与辐射效应裴丹莹;172-178
个体内在心理与社会外在现实的荒诞呈现——格雷厄姆·格林短篇小说《地下室》解析张津津;179-182视野
融媒体环境下短视频的发展研究陈思言;183-185
从艺术表现出发探析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李吉品;肇雅琦;186-189
电影营销事件与我国电影票房间的关系研究——基于当下我国刑侦题材电影孔泽鸣;190-197
从《经典咏流传》看流行音乐的媒介功能及文化传承功能董德;程革;198-201
中国朝鲜族抗日歌曲《最后的决战》中的混杂性(hybridity)研究朴玉敏;金顺爱;202-208
漫画作品丰子恺;1+212
随筆體114
投稿须知208